热点专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 坚持人民至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观点方法

    肖贵清;

    <正>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坚持人民至上,是党治国理政的题中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将人民至上的理念贯穿于党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和全部实践,带领人民在新时代伟大变革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2023年08期 No.92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 坚持自信自立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

    郑有贵;

    <正>党的二十大强调在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要坚定道路自信,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确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在成功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时代新征程完成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从创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进程中汲取坚定道路自信的强大能量。

    2023年08期 No.92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 守正创新的主要体现和时代要求

    陶文昭;

    <正>守正创新的理念基础守正创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新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从各方面对这一概念进行了阐发。第一个重大场合是2018年5月4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这次讲话对“守正创新”出场意义重大:第一,这是重大的场合;第二,这是直接针对理论创新所说;第三,虽然这里使用的是“守正出新”,还不是“守正创新”,但意思是相同的。

    2023年08期 No.92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1K]
  • 坚持问题导向的时代内涵与方法论原则

    臧峰宇;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2023年08期 No.92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 系统观念的方法论意蕴与运用

    辛鸣;

    <正>从哲学上看,系统是关系的集合体,系统性是事物的基本属性,反映的是世界的本来面目。世界是以系统形态存在,以系统方式运行和发展的,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有系统观念,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出的基本结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这一重要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彰显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实践品格。

    2023年08期 No.92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2K]
  • 坚持胸怀天下的思想渊源、实践逻辑和目标愿景

    高祖贵;周意岷;

    <正>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中国共产党始终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以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为中国发展进步指明路径和方向,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23年08期 No.92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2K]

哲学

  • 中国哲学开端的自我主张

    俞宣孟;

    <正>伴随着对西方哲学本体论的深入了解,我在中西哲学的比较中得出结论: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是两种形态不同的哲学;依据这个观点进一步得出,中国哲学史的写作不能依傍西方哲学。那么,就有更深层次的问题:一种形态不同于西方哲学的哲学还是哲学吗?只要承认哲学这门学问最初是从西方传入的,这就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为了回答上述疑问,我提出了哲学开端的问题,试图从开端处说明产生形态差异的中西哲学的原因。当这样去思考的时候,开始我所能面对的只是哲学史的开端。黑格尔以来,

    2023年08期 No.92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2K]
  • 从内圣外王看儒家理想人格的两种类型及其衍变

    李祥俊;

    <正>内圣外王的核心含义是关于理想人格的论述。内圣外王一词最初并非出于儒家经典,在宋明新儒学之前的千余年里也未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但在近现代学者那里却将其作为儒家思想以至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根本。过去的研究往往从内圣、外王二分的视阈讨论儒家理想人格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所谓内圣强、外王弱等观点,本文认为这种内、外划分对于理解儒家意义上的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并不充分,而主张儒家的理想人格可以分为主体的自我创造的理想人格和主观的自我认同的理想人格两种基本类型,

    2023年08期 No.92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 对孟子理论的功夫解读

    倪培民;

    <正>有关孟子思想的学术研究不仅浩如烟海,视角也多种多样。正如人们常说的,一个人的视角决定了他的感知。在本文中我将运用一种虽偶尔出现在孟子研究领域,但并未得到自觉和系统实施的“功夫”视角。这里所说的“功夫”,不是现在通常所谓的“武术”,而是广义的“生活的艺术”。与其他视角相比,“功夫”视角更可能是孟子本人的视角。它能对孟子的思想提供更连贯和合理的解读,而且也是通往揭示孟子隐含的独特规范理论的途径。

    2023年08期 No.92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 差异与平等:荀子对儒家社会角色的义理疏解

    干春松;

    <正>春秋战国时期,由殷周之际而建立的封建家国天下体制已经难以维持,诸侯国逐渐成为实际的政治主体,而其内部则出现由相对独立的各级贵族政治向准官僚制的分层系统的转变。许倬云把这样的过程定性为“新型国家”的建立。贵族逐渐失去其权力和责任,而改由一批职业性的官吏来处理行政事务。当时一些从社会底层流动上升的人,他们与新型国家的关系往往体现为“雇佣”关系。先秦诸子对这样的新型关系有很多讨论,而相对于韩非子或自商鞅以来法家的绝对的功利性表述,

    2023年08期 No.92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历史

  • 两汉之际气候变迁与丝绸之路长安—洛阳路段的繁荣

    王子今;

    <正>生态条件是文明发育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自西汉晚期到东汉,气候由温暖湿润转为干燥寒冷。气候变迁导致草原民族内附而汉王朝北边居民南下,大量移民转徙江南。这一历史演变对丝绸之路史的动态进程也发生了影响。由于关东地区经济地位的提升,洛阳成为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丝绸之路长安—洛阳路段交通具有了影响世界史的作用。河洛地区基础雄厚的文明积累对远国异族产生了影响,而中原社会生活也因此显现出积极接受由丝绸之路西来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诸多迹象。丝绸之路史、河洛地方史与生态环境史研究,都应当就此有所关注。

    2023年08期 No.92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 跨越封闭的流动:中缅印交角地区远距离贸易交流史

    周智生;

    <正>中缅印交角地区的跨国贸易和族际间商贸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一直是冲破和跨越各种地理地形阻力和区域发展局限,横向维系中国滇藏、印度东北部、缅甸北部这一交错地带民族交流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美国学者詹姆士·斯科特对“佐米亚”区域内山地族群与谷地王国之间的历史演进关系进行梳理和论述,认为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在逃避国家统治的历史背景下,适宜称其为碎裂地带和避难区域,其区域历史更多局限于山地与谷地之间小尺度空间内的联系与互动。但实际历史发展状况是否如此,

    2023年08期 No.92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 10世纪以前中国对南海诸岛的发现、占有和管治

    郭声波;

    <正>我们常说“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这个“自古”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对南海的认知、使用、管辖,有一个渐进过程,因此对于南海诸岛的经营,也经历了发现、命名、使用、管治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所说的“自古”,应该上溯到10世纪之前很远的时代。

    2023年08期 No.92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 如何加强中国海疆史研究

    刘永连;

    <正>中国海疆史研究历经数十年发展,已经获得一定进展。然而它相较于中国陆地疆域史起步较晚,在许多方面还比较薄弱。笔者结合自身研究经验略谈想法,以期进一步推进海疆史研究。抓住海疆史主体部分拓展空间中国海疆史研究涉及领域广泛,目前比较流行的做法是:或按地域空间,将中国海疆史研究区分为东南海疆史和南部海疆史;或按时间顺序,

    2023年08期 No.92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文学

  • 古代文体学理论研究的现代进程

    何诗海;

    <正>文体批评与文体学理论,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批评的核心问题,已形成源远流长的学术传统。这个传统,因晚清民国政治、社会、文化、文学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发生断裂,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得到赓续和复兴。回顾一个世纪以来古代文体学研究的曲折历程,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建构富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08期 No.92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 韩柳“天说”的话语形态与历史世界

    孙羽津;

    <正>引言大凡文学史上颉颃并称之人物,为后世津津乐道的同时,也不免于轩轾抑扬之命运。这一现象在韩愈、柳宗元那里表现得尤为充分。二子并世之日,虽亦互有批评,但大抵建立在理解与敬重的基础之上,颇存“和而不同”之风。后世则难免以一己之思想倾向、文学好尚,或扬韩抑柳,

    2023年08期 No.92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 “生之忏悔”:巴金与“家”

    杨联芬;

    <正>巴金尊卢梭为师,《随想录》或亦因之被誉为当代中国“忏悔录”。多年来有关巴金“忏悔”的研究,基本囿于《随想录》,并多在思想史层面讨论其时代性与公共性,较为缺乏对巴金个人化的“内面”世界,即孙郁所指“心灵的发展过程和人格特征”及“气质、心态”的研究,而其有关家族、个人和日常人伦的非虚构文本,往往是这一研究需借重却被忽略的重要材料。《家》被视为巴金的准自传,然而这部小说在揭示“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源”的新文化命题时,也简化了新旧对立,

    2023年08期 No.92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8K]
  • “重读路遥”与“重返八十年代”学术思潮

    王仁宝;

    <正>1980年代的路遥研究在研究者与作者的强烈共振中形成了诸多具有共鸣意义的“共名”词汇,诸如“交叉地带”“现实主义”“高加林形象”等。1990年代的路遥研究虽然出现了一些研究路遥及其作品的学术专著,表面上呈现出喧哗的态势,但是具有相对性倾向的多元化阐释以及由此造成的“无名”状态,使得有研究者认为路遥被“忽略和遗忘”了。21世纪最初几年,虽有以“重读”名义进行的解读,但多是情绪化的表达,或是对之前某些观点的重述,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重读”。本文以为,

    2023年08期 No.92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 《身体》中的意索政治与生命政治

    张国庆;

    <正>哈尼夫·库雷西是活跃在英国当代文坛的重要南亚裔小说家之一。不同于之前聚焦英国亚裔移民面临的种族主义、身份认同和阶级差异等话题的现实主义作品,库雷西的中篇小说《身体》融合了生命医学、哲学思辨和科幻元素,代表了作家创作的“一个新方向”。这部小说是关于21世纪生命科技使用和发展的一部警世寓言。《身体》以年逾花甲的英国剧作家亚当因无法忍受身体衰老而接受更换年轻身体的手术开篇,以亚当的原身体被毁、只能寄居新身体继续逃亡之旅结尾。目前,

    2023年08期 No.92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2K]

艺术

  • 中国画史中的犬马与鬼魅之辨

    刘成纪;

    <正>先秦时期,对中国后世画史形成重大影响的“艺术事件”主要有两个:一是见于《庄子·田子方》的“宋元君将画图”,另一个是见于《韩非子》的“客有为齐王画者”。关于这两次事件对中国艺术史的影响,郑午昌曾讲:“宋元君谓解衣般礴为真画者,尤得画之真解。齐君客谓画狗马难于鬼魅,其言写生画与想象画难易之别,亦甚确切,实启后世论画之先声。”鉴于目前行世的中国美学和艺术史对于“解衣般礴”的讨论已相当充分,本文专论韩非子提出的犬马与鬼魅问题,看这一或真实或源于虚构的画史纪事,到底如何影响了中国传统的绘画取向和价值观。

    2023年08期 No.92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 凝视维米尔的“凝视”

    周宪;

    <正>1866年的年度沙龙5月在巴黎拉开帷幕,展品丰富多彩,有的出自15世纪的老大师们,有的来自风头正劲的浪漫主义艺术家热里科和德拉克罗瓦等。在近300幅展品中,有11幅作品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它们出自一位无人知晓的艺术家,通过画上的签名,约略知道他是两个世纪以前荷兰代尔夫特的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r)。维米尔的作品以其特有的简单、静谧与和谐的风格,征服了观众和批评家,在沙龙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以至于画家马奈的好友阿斯特鲁撰文写道,

    2023年08期 No.92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政治

  • 竞争性选举:功能、弊端与可替代性选择

    马德普;

    <正>导言:被寄予过高期望的竞争性选举在当今西方世界的主流话语中,竞争性选举被看作是现代民主的核心或实质。在一些人的观念中,尤其是那些崇拜西方政治体制者的观念中,它常被寄予很高的政治期望。在公共舆论的各种政治话语中,我们可以经常听到或看到这样的说法:竞争性选举能够实现人民主权或人民的统治,能够使民众左右政府的公共政策,能够选出好的政府官员,形成负责任的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能够保障法治,使政府能够有效地运转,或者能促进经济高速发展,如此等等。

    2023年08期 No.92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 统筹发展和安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

    钟开斌;

    <正>所谓机构改革,是指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党政军群等机构的管理体制、职能配置、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进行的总体性调整和变革。机构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2023年,我国启动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此次改革是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点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次集中行动。此次机构改革将“统筹党中央机构、全国人大机构、

    2023年08期 No.92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 领土完整行为规范与领土诉求结束

    姚炯;

    <正>领土诉求指两个主权国家对于某(多)块领土的主权存在明确的、互相对立的声索。一片争议领土通常具有较高的有形(包含的自然资源或战略价值)与无形(与一国的主权或文化相关)价值,因此,领土诉求的存在与否会显著影响国家间关系。两个存在此类矛盾的国家之间的关系不仅充满互不信任与敌意,并且这一紧张态势较易升级为军事冲突。此外,领土矛盾也会阻碍两个当事国在其他领域的合作。领土诉求的解决,意味着两国之间最具有争议性的矛盾不复存在,

    2023年08期 No.92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1K]
  • 国际社会对全球安全倡议的多重认知与中国的推进策略

    王明国;

    <正>全球安全倡议是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提出的破解全球安全赤字的中国方案。当前,疫后世界各类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人类渴望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环境,全球安全倡议正是适应了各国人民的这种安全诉求,一经提出便受到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相关分析文章层出不穷。这些成果对于全球安全倡议提出的背景、意图、价值、实施步骤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多方面解读,并对全球安全倡议的可行性进行了展望。

    2023年08期 No.92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1K]

经济

  • 中国微观经济学理论逻辑体系的构建

    杨瑞龙;

    <正>中国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命题中国经济学的核心内涵就是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下,在继承与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吸收现有经济学分析体系中有用成分的基础上,直面我国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难点与重点问题,在回答科学问题中形成规律性认识,进而形成系统性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

    2023年08期 No.92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 不确定性、信息生产与数字经济发展

    杨虎涛;胡乐明;

    <正>对数字经济的分析,不可避免地要触及G.多西所指的技术体制或科技进步因素,才能更为系统地回答数字技术为何发生发展,数字经济为何呈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网络化的发展路径。但是,关注技术进步中技术本身或科技因素,并不意味着将数字经济分析切换为工艺学研究,而是试图关注数字技术连续迭代的经济意义。因为科学原理上可行的技术,只有在能够满足特定经济需求且技术本身的使用经济可行时,才会被逐步“聚焦和选择”。

    2023年08期 No.92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6K]
  • 跨境电商与企业出口产品转换

    李小平;余娟娟;余东升;吴俊豪;

    <正>引言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及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境电子商务(cross-border electronic commerce,简称“CBEC”)作为数字技术在贸易领域的深层次应用,逐步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新引擎。相比传统贸易业态,跨境电商通过对数字技术的深层次运用更新了贸易交互的手段和方式,贸易双方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借助统一线上平台完成询盘问价、沟通磋商、合同订立、交易结算等贸易环节。

    2023年08期 No.92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1K]
  •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传染及治理机制——基于国有企业的视角

    张晓燕;张文杰;

    <正>引言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要坚持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债务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点任务之一,关系着国家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直面和应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事关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2023年08期 No.92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 消费主导型经济的演进逻辑、典型特征与政策取向

    孙豪;曹肖烨;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消费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和“稳定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终点和下一个再生产过程的起点,决定了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生产与消费的协调发展离不开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根据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当前我国正处于起飞阶段向成熟阶段的过渡过程。

    2023年08期 No.92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社会

  • 规划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以社会治理机制为视角

    刘世定;

    <正>在规划研究中,存在两种取向:一种可以称为工程学取向,即把规划视为一种纯粹的工程技术;另一种可以称为社会学取向,即将规划看作社会构造中的组成部分,看作社会互动机制或社会治理机制。本文的讨论将沿后一种取向展开。

    2023年08期 No.92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1K]
  • 双重嵌入:“国家—社会”视角下内生性社会秩序的生成机制

    汪锦军;张振威;

    <正>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基层社会面临着社会秩序现代化转型的挑战。如何建立一个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需要重新构建适应治理现代化需求的社会内生性秩序。近年来,基层的创新实践为建设内生性秩序提供了案例样本。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通过将社会信用体系嵌入基层社会治理的方式,能够将源于国家政策的建构秩序和源于社会生活的自发秩序内化为适应现代社会治理的内生性秩序,以回应转型中的社会秩序挑战。

    2023年08期 No.92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 找回居民:新时代基层治理价值重塑与深度转型

    许宝君;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基层治理制度优势充分展现。理论上讲,中国基层治理制度的最大优势在于,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参与有利于调动最广泛群众的积极性。然而,在实践中存在居民不愿参与、不想参与、无法参与的现象,基层治理效能大打折扣。找回居民,将群众路线落实到基层治理日常实践,成为当前化解理论和实践张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突破口。

    2023年08期 No.92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 简约抑或复合:乡村治理范式再思考

    刘婷婷;罗强强;

    <正>问题的提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在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而要实现这一重要任务,厘清和优化乡村治理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2023年08期 No.92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法学

  • 企业刑事合规程序的立法思考

    卞建林;

    <正>民营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企业依法依规经营,近年来最高人民检察院主导推进了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并引起刑事法律界对如何合理确定和适当追究单位刑事责任的热烈探讨,同时建议适时启动刑事诉讼法修改以便将企业刑事合规程序入法的呼声也日渐高涨。

    2023年08期 No.92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 行政法上企业合规治理制度体系的建构思路

    解志勇;

    <正>企业合规是一种以风险防控为导向的公司治理制度,强调事前“预防”而非事后“惩罚”。相比于等到企业实施刑事犯罪行为后再追究相关主体的责任,更应当在企业出现行政违法违规的“苗头”时,就及时对其进行引导和预防性的监管。因而,从企业合规自警自规、防早防小、制裁激励等角度来看,行政监管应当在企业合规中扮演重要角色,承担起指引企业进行合规建设、预防企业从行政违法滑向刑事犯罪、以从宽处理激励企业主动进行合规建设的重要责任。

    2023年08期 No.92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 行政行为概念的立体程序化改造

    黄宇骁;

    <正>近年来学界对行政行为概念的反思之声不绝于耳,这种反思从宏大命题上说固然与行政法学自身定位有关,值得从根本上对学科整体进行再检讨。但宏大叙事之下最终还是要回到法律技术上来,就如何处置行政行为这张“旧船票”作清晰明了而非模棱两可的回答。本文试图探索是否可以通过维持并改造行政行为概念来一举克服其所被诟病的种种不足。

    2023年08期 No.92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1K]
  • 中国民法总则的希尔伯特问题

    朱庆育;

    <正>本文整理出笔者研习民法典及其总则编时颇觉困惑的六个问题,以“希尔伯特问题”之名,略作阐述,以就教于学界同仁。总则的名实之惑:如何理解民法典总则编的形式逻辑与实质功能?《民法典》侵权责任独立成编,释放了原本蜗居于债编分则的侵权规范,却也因其与合同编并立而消解了债的效力这一公因式。

    2023年08期 No.92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