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靳辉明;
<正>《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奠基之作,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影响最深广的经典著作,具有划时代意义。它的问世标志马克思主义作为成熟的科学理论正式诞生了。从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并且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如果没有《宣言》出版和指导,工人运动可能还要在黑暗中继续徘徊和摸索。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
2018年06期 No.30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 蒲国良;
<正>《宣言》序言/导言研究:一个尚未充分展开的学术话题综览国内学界与马克思相关领域的研究,以《宣言》为直接研究对象的学术成果占有相当的分量。不过,仔细梳理这些成果便不难发现,在针对《宣言》的研究中,相较于一些数十年因袭一贯的老调重弹、老生常谈,有一个话题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充分的展开,这就是有关《宣言》序言/导言的研究。我们这里所说的《宣言》序言和导言,不仅包括原作者马克思、恩格斯的七篇序言,
2018年06期 No.30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 胡键;
<正>一个人,一本书,影响了并继续影响着世界。1818年5月,马克思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我们今天纪念马克思,可以通过《共产党宣言》这本书的思想来纪念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依然如一个幽灵一般影响着当今世界。但是,《共产党宣言》的价值绝对不是一种教条,而是观察和分析世界的一种方法。它的价值,不仅仅限于对当时资本主义的剖析、对资本主义社
2018年06期 No.30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 郝宇青;
<正>《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而为他们起草的党纲。它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它的发表,不仅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而且成为了世界无产阶级强大的思想武器,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崭新局面,并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就其重要意义而言,有学者这样评价道:《宣言》对人类历史进步产生的巨大作用,首先在于它"以天
2018年06期 No.30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 李稻葵;李雨纱;张驰;
<正>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根据这一目标,我们还需努力保持33年的可持续的增长。如果得以实现,中国连续70年的平稳的增长将成为人类经济史上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中国的经济实践是否能够催生中国的经济学贡献?这是摆在当代经济学家面前的重要课题。一个似乎被大家
2018年06期 No.30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 李金华;
<正>问题的提出建设制造强国的核心要素是科学技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科学技术推进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中国政府一直注重发展科学技术,强调要依靠科学技术建成制造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2016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论述了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义,提出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强化创新基础能力,
2018年06期 No.30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 马文武;杨少垒;韩文龙;
<正>贫困代际传递就是指贫困状态在代际之间的传递和复制。该概念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研究贫困阶层长期不能脱贫而提出的,之后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引起了广泛研究。从研究来看,主要从发生机制上解读贫困代际传递原理,如从父母受教育程度、基因遗传与疾病、性别与营养投资、收入等家庭微观因素去解释贫困代际传递机理,以及从社会等级制度、种族差别、家族集团与家族荣誉、宗教和信仰等社会较宏观因素去分析贫困代际传递原
2018年06期 No.30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4K] - 李喜梅;邹克;
<正>宏观视角下的科技金融新内涵要素驱动型与房地产依赖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且消耗了大量资源能源、污染了环境。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宏观战略,这些宏观战略的一个共性目的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或环境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例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要在于培育、支持战略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供给侧改革则旨在通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撑能力、进一步简政放权助力
2018年06期 No.30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 彭亚平;
<正>导言迄今为止,技术治理依然是个无处不在又令人捉摸不定的"幽灵"。它为精细化治理、网格化治理、大数据治理等理念提供了方法论自信;它是深埋在项目制、运动式治理和行政发包制等理论观察中的草蛇灰线;它因奔走在电子政务、精准扶贫、土地资源管理、流动人口管控等治理实践中而被研究者捕捉。在欢呼技术时代来临的同时,人们也在批判技术治理对社会的裁剪、对个体施加的权力,揭示其想要"将体制和结构层次的问题化约为行政技
2018年06期 No.30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 杨璐;
<正>伴随着社会科学的实证标准化,我们常常将研究重点放在社会制度与机制上,而较少探索社会内在精神性的面相。然而,社会科学的诞生与自然目的论秩序式微、人们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究精神现象领域的法则密切相关。相较于法国带有先验论味道的实证科学传统,英国实证科学传统不寻求无限超越于个体的、自成一类的社会总体,而是强调精神或道德科学要成为可能,须模仿物理学,抛弃自由意志论,通过观察与实验来考察影响人类行为与感
2018年06期 No.30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 理查德·英格拉姆;伊恩·巴伦;张骁健;
<正>社会工作的一项关键工作在于建立关系和运用同理心,在此背景下,考虑社工替代性创伤的普遍性及其影响变得尤为重要。尽管人们对实务过程中管理主义的主导地位和社工与服务对象关系的真诚性存在很多争议,但很显然,在社会工作实务经验中,社工的人际层面和自我层面都是极为重要的。服务关系的建立要求社工全身心地关注那些希望与其提升信任、理解和洞察力的服务对象,并与之建立真诚的联系。这就要求社工用一种赫尼西(Hennessey.R)所说
2018年06期 No.30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 约翰·哈德森;华颖;
<正>历史经验(一)从福利领头羊到福利落后者艾斯平-安德森在其对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具划时代意义的比较研究中,把英国描述为自由主义福利体制的国家。在该体制下,劳动力的去商品化程度微弱,试图通过社会干预再分配的意图最小化,经济宽裕的人群有选择由私营部门提供服务和保险的强烈动机。除英国的全民医疗保健体系之外,这是对当今英国社会保障体系特征的合理描述。总体而言,英国的福利供给比美国的更为宽泛,
2018年06期 No.30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 张庆鹏;
<正>青少年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社会化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成熟、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的不断提高,他们首先要实现自我觉察、自我建构,发展出清晰的自我意识和健康的自尊结构;其次要适应从家庭到学校、从亲子关系到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最后还要适应从同伴群体社会化迈向公民社会化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挑战和适应并进的路线反映了青少年在社会性的培育、健康人格的养成以及公共精神的塑造过程中所需要
2018年06期 No.30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3K]
- 张守文;
<正>问题的提出中国在取得经济奇迹的同时,社会财富分配不公问题却令人堪忧,对于上述涉及效率和公平的两大方面,法治究竟发挥了何种作用?其对于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种影响?这些疑问构成的"法治与发展之谜",尚需通过探寻和揭示中国经济法治的问题和改进方向来加以破解。尽管中国的经济法制取得了突出成就,但对于与此相关的经济法治究竟应如何评价,其对经济发展是否构成有效促进?与此同时,什么样的经济法治能够兼顾效率与公
2018年06期 No.30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8K] - 丁轶;
<正>毋庸置疑,相对于"中央"而言的"地方",已经成为了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地,"地方法治"也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如果说"地方法治"这种提法尚具有一定意义的话,它就必然是一种不同于以中央为主导的"国家法治"的另类模式,它的产生和发展也必然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制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进而,若是地方法治背后的央地关系背景具有如此大的重要性,那么,对于这种制度背景以及相应的地
2018年06期 No.30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 魏昌东;
<正>以腐败治理为导向,创立具有国家"第四权"性质的独立监察机关、启动政治体制的重大改革,是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与制度创新。以《宪法》、《监察法》为中心的腐败治理体制改革,强调以中国特色国家政治体制、治理体系的优势为基础,在确立国家腐败治理权的独立、权威地位的基础上,对腐败治理权的权属、类型、范围与运行制度做出规定。《监察法》以《宪法》为根据,将领导体制、组织体制与权力运
2018年06期 No.30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8K] - 李凤章;李卓丽;
<正>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民为建设住宅而使用本集体土地的用益物权。宅基地使用权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具有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功能,且包含宪法所赋予农民之生存权这一重要内涵。关于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及其身份障碍的克服依据现行法,宅基地使用权本质上以身份为前提。权利主体必须是本集体内部的成员,因此,宅基地使用权原则上只能在本集体内部流转,禁止转让给集体外的第三人。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和其身份性是矛盾的。为了实
2018年06期 No.30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 韩庆祥;张健;
<正>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在自身所处的时代又超越自身所处的时代,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普遍指导价值。从另一个角度看,一则,诞生于170多年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其话语所指涉的某些具体的"现实问题"来说,具有一定的历史场景,如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实现研究上的与时俱进,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面临的新问题;二则,中西文化语境具有异质性,诞生于西方文化土壤的马克思主义哲
2018年06期 No.30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 种海峰;
<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形态的演进及其逻辑进展,大致依次经历几个形态:第一种形态是进入中国化主体认识范围的马克思主义,第二种形态是作为理论与实践中间环节之实践观念的马克思主义,第三种形态是中国化具体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第四种形态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其中,第一、第二种形态属于中国化实践尚未实际展开的理论形态,第三种形态是中国化具体实践中的理论形态,第四种形态则是相对独立的中国化实践之后的理论形态。
2018年06期 No.30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 高颖;
<正>21世纪以来,中国哲学的研究主题有一定的变化。《中国哲学史》期刊主要登载国内外中国哲学史研究和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学术论文,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16)哲学学科期刊转载指数排名中,该刊转载率排第一,综合指数排第三。本文试图利用文献分析工具对《中国哲学史》2002年至2017年的文章进行分析,从整体上比较直观地把握学科研究主题的变化,分析中哲学科近年的研究热点、变化和趋势。数据与方法
2018年06期 No.30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8K]
- 沈长云;
<正>华夏,是我国主体民族古老而又沿用至今的称呼,汉族则是华夏民族在汉以后的改称,这在今天已是基本的历史常识。然而"华夏"这个称呼的来历如何?华夏族的来历又是如何?许多人却不甚清楚。长期以来,笔者一直留意这个与我们民族早期历史有关的问题,经过研究,知道华夏族起源与历史上周族的兴起有着直接关系,华夏族对于祖先黄帝的崇拜亦牵涉到周族更早的历史。遗憾的是,学界对于周人的早期历史,尤其是对周族起源的认识一直
2018年06期 No.30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 熊月之;
<正>关于近代上海城市社会的叙事,有两种最为人们所熟知:一种是穷人遍地,棚户连片,食不果腹,衣衫褴褛;一种是两极分化,极端悬殊,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这两种文字又往往糅合在一起,直指其间的因果关系,认为穷人遍地正是城市两极分化的结果:上海是富人们的天国,穷人们的地狱。富人在高大的洋房里,电风扇不停地摇头,吐出风来,麻将八圈,眼目清亮,大姐开汽水,娘姨拿香烟。穷人们在三层阁上,亭子间里,闷
2018年06期 No.30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 胡逢祥;
<正>陈寅恪堪称中国现代最具个性的史家,有关他的研究,自1980年代末兴起以来持久不息。但仍有一些问题,如陈氏一生强调"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以学术为本位,但其学又深含"淑世"精神,如何看待其间的关系?陈氏治学特征究系以"乾嘉朴学"还是"宋人长编考异法"为主,其学术的总体路向为何?如何认识陈氏政治观的立足基点及其与学术之关系?均值得作进一步探讨。陈寅恪的淑世情怀与文史研究近年来,论及陈寅恪的治学,人们最津津乐道的往往
2018年06期 No.30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