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春时;
<正>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了文学主体性论争,产生了主体性文论。21世纪初,笔者提出了文学主体间性理论,对主体性文论做出了反拨。但主体性文论与主体间性文论都不能全面地说明文学的性质,因此笔者对主体间性文论做出了反思,并且有了新的建构。笔者认为,文学是一个多层面的体系,在现实层面上具有主体性,在审美层面上具有主体间性,因此文学是一个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复式结构。从主体性文论到主体间性文论西方古典文论是客体性文论,它认为文学是对外部世界的摹写,文学性在于真实地再现了现实,至于作家的思想、情感、想象力、创造力等都不是文学的本质属性,而是为再现现实服务的。
2024年01期 No.97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 蒋述卓;
<正>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之路,如果从王国维算起的话,到如今已经走过了百余年的历史。百年的现代阐释成绩可观,不容抹杀,但现代阐释之路却走得十分艰难。难就难在至今在一些重要观点和学术理路上还难以获得大致统一的意见,尤其在何谓现代阐释、现代转化还是现代转换、现代转换如何成为可能、古代文论现代阐释与当代文论的构建是什么关系等问题上存在着争论与分歧。这些问题集中起来都指向古代文论现代阐释的方法与途径。
2024年01期 No.97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1K] - 陈文新;
<正>《红楼梦》中的宁国府、荣国府和大观园,虽同属于贾府,却是三个色调迥异的空间。宁国府名为贵族世家,却更像市井人家:贾珍的配偶尤氏,并无显赫的家世背景;贾蓉的妻子秦可卿,是从育婴堂抱来的,家世更为寒碜。与宁国府相关的情节,集中指向“风月宝鉴”:秦可卿事件、贾瑞事件、秦钟事件等,其主角无一获得好的结局。这样的安排,符合警世故事的一般设计:在那些卑俗人物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时,读者的感受主要不是伤心、同情,而是告诫自己,千万不能像他们那样胡作非为。与宁国府相比,
2024年01期 No.97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 - 陈舒劼;
<正>一中外许多科幻小说都曾醉心于“隐身术”的想象,威尔斯的《隐身人》无疑是其中声名卓著者。《隐身人》用“隐”与“显”的张力结构探讨了技术与运用、个人与社会等命题所包含的冲突,展示出隐身技术广阔的想象空间。“隐身”的社会效应将随着科幻想象前提的变动发生变化,新技术的层出不穷明显拓宽了“隐身”的可能性空间。在虚拟技术持续升级的背景中,意识与躯体相分离乃至于取消躯体的可能都已被科幻想象反复操演。相对于《隐身人》主人公格里芬在其所处时代的“隐身”,数字化时代的去躯体化生存意味深长,躯体的消失或转化改造出新的社会运行逻辑,大幅超越了格里芬当年的眼界。不过,旧的世界并未彻底消失,
2024年01期 No.97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7K] - 汪余礼;黄彦茜;
<正>众所周知,易卜生(1828—1906)是“现代戏剧之父”,其中后期剧作代表西方19世纪下半叶现实主义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约恩·福瑟(1959—)被称为“新易卜生”,是“当代欧美剧坛最富盛名”“作品被搬演最多的在世剧作家”。他们创作风格迥异,从表面看几乎不存在什么关联;福瑟尤其不愿意被称为“新易卜生”,在他看来这种评价“对易卜生和我都是不公平的”。那么,福瑟与易卜生是横空出世、互不影响的两位戏剧天才,还是存在一定的内在关联呢?作为“新易卜生”,福瑟究竟“新”在哪里?
2024年01期 No.97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0K]